跳到內容
設計靠直覺還是靠流程?一人公司開發產品的風險與建議

設計靠直覺還是靠流程?一人公司開發產品的風險與建議

on

公司成立前,我們已與不同客戶合作開發產品。這些年下來,從跨國企業到一人創業團隊,讓我們累積了對產品設計與品牌策略的實戰經驗與反思。

雖然設計流程看似一致,但實際每個案子的合作邏輯卻差異甚大。我們採取分階段合作、透明流程、明碼標價的制度,讓設計更聚焦、減少誤解,也方便客戶控制風險與預算。




一人公司在產品開發中的特性:不是錢少,而是決策集中


多數人以為產品能否成功,取決於資金多寡與團隊人數。但我們實務經驗發現:
真正影響專案進展的,是決策模式與態度

一人公司並不代表資源有限,實際我們遇過許多:

  • 創辦人為具備資源的人脈或資深高管

  • 願意在前期投入遠高於中型企業的設計預算

  • 對產品開發有高度決心

真正的挑戰是:決策全由一人負責,缺乏分工與對照機制。當討論只圍繞個人經驗,缺少來自市場的多元視角時,設計方向很容易偏離使用者需求。


設計流程被取代成「討好老闆」的時候


一人公司常見的誤區在於:
設計過程從分析目標市場,逐漸轉變成單一決策者的主觀審美:

常見的對話是:

  • 「我是男性,所以我清楚男性消費者的想法。」

  • 「我不喜歡這種顏色,市場一定也不會接受。」

  • 「我以前沒看過這種風格,應該沒人會喜歡。」

這種決策模式看似理所當然,背後卻有一個關鍵問題:
個人偏好與市場需求之間,往往存在極大差距。

這種情境不是少數,而是常態。問題在於:

  • 個人經驗 ≠ 市場樣本
  • 討論缺乏邏輯與數據驗證
  • 美感調整反覆修改,拖延時程


這會讓團隊失去節奏、信任感與效率。


為什麼設計流程不能省?它是避免錯誤決策的保護機制

 

很多創業者會質疑:「我自己很清楚要什麼,為何還需要設計流程?」

但你要知道:

設計流程不是用來限制創意,而是幫你降低風險、減少錯誤成本

成熟企業花時間跑流程,不是因為他們多保守,而是因為:

  • 品牌調性需要時間建立

  • 市場資料比個人偏好更可靠

  • 團隊分工能帶來多角度觀點


流程也是設計圈與製造端的共同語言。一旦這套語言被打亂,整條供應鏈都會失去溝通效率。


AI 圖像生成工具的出現,帶來了哪些產品設計的風險?


隨著 Midjourney、DALL·E 等工具普及,越來越多客戶會說:
「我已經用 AI 生好圖了,照這做吧,幫我報價。」

我們認同 AI 是靈感起點,但若沒有進行轉化與邏輯思考,很容易出現以下問題:

缺乏結構與製造可行性

AI 圖通常沒考慮:

  • 材質限制

  • 工藝技術

  • 人體工學

  • 模具成本

導致執行階段矛盾重重。

討論侷限在「這張圖好不好看」

這會讓整個開發過程停滯在主觀審美層級,無法推進市場策略、使用者定位與功能優化。

團隊共識難以建立

一張漂亮圖像,若缺乏明確的目標族群與功能邏輯,就無法讓設計與工程部門同步運作,變成後續反覆打掉重來的主因。



成熟企業雖流程繁瑣,但更懂得敬畏市場


相比一人公司,成熟企業雖然跨部門協調耗時,但也展現了幾個關鍵優勢:

  • 設計有明確 Brief 與市場資料支持
  • 專案不會輕易被決策者個人情緒推翻
  • 每次討論都有邏輯基礎,累積品牌一致性


這是一種對市場與用戶的敬畏態度,也是一種降低風險的方式。


為什麼我們堅持設計流程?因為它是全產業的共同語言


從設計、打樣、工程、代工廠到量產,所有人都依據以下步驟運作:
  1. 定義市場與使用者需求

  2. 確認功能定位與製造可行性

  3. 進行概念設計與草圖提案

  4. 建立 3D 結構並討論工藝

  5. 打樣驗證調整

  6. 進入 EVT / DVT / PVT 階段

  7. 才能進入量產與商品上架


這套流程不是哪一家公司發明的,而是全行業累積下來的集體智慧。

一旦流程被打散,會造成:

  • 專案難以被其他供應商接手

  • 工藝與結構無法銜接

  • 團隊溝通變成各說各話

  • 進度拖延與預算浪費

 

FAQ:常見問題

Q1:一人公司適合做完整產品開發嗎?

適合,但需高度自律與流程尊重。若創辦人願意接受市場調查、使用者分析與設計流程引導,就能建立具競爭力的產品。

Q2:AI 圖像能否當作量產設計圖?

不行。AI 圖像僅供參考。若未經工程驗證與材料分析,執行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結構、工藝問題,難以落地。

Q3:我已經很清楚產品要怎麼做,還需要分階段合作嗎?

需要。分階段能幫助釐清思考盲點,避免一開始犯錯導致整個成本增加與進度延誤。

Related Posts

AI生成圖能直接做產品嗎?從產品設計流程揭露三大迷思
June 29, 2025
AI生成圖能直接做產品嗎?從產品設計流程揭露三大迷思

隨著生成式AI興起,越來越多創業者手握AI圖像,幻想能一鍵變出產品。然而,AI生成圖真的能直接投入設計與量產嗎?這篇文章將用我們產品設計公司的實戰經驗,為你釐清常見誤解,並帶你認識從0到1的設計開發流程。   誤解一:AI畫的圖就等於產品設計? 現在很多創業者、電商老闆,拿著AI畫的圖就想找廠商打樣,以為這樣就完成設計了。但事實是,AI圖只是個視覺起點,它沒有考慮尺寸、公差、組裝方式、材質限制、模具方向等專業細節。距離能實際製作還差得遠。

閱讀更多
容易混淆的模式:ODM與一站式服務的差異
June 29, 2025
容易混淆的模式:ODM與一站式服務的差異

新產品開發在討論產品設計與製造時,您可能聽過「ODM模式」和「一站式服務」這兩種說法。很多客戶會以為它們是同一件事,但實際上,兩者在本質、責任、流程和風險上都有非常明顯的差異。了解這些差異,有助於您在啟動專案之前,做好合理的預期規劃,也能確保每個合作環節都符合需求。 ODM模式:基於既有架構的原設計製造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 主要指的是: 閱讀更多

Drawer Title
同類產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