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客戶在委託我們設計新產品時,主要可以分為兩類:
- 需設計出成品,進行市場調查後,再考慮是否進行下一階段的大批量生產的客戶。
- 已確定要進行量產,因此委託設計的客戶。
針對這兩類客戶,我們可以從相同的設計流程出發,並進一步說明後續階段的不同之處。此外,我們也會介紹暫用模具(如矽膠翻模)與正式模具(硬模,通常為鋼模)之間的區別,供參考。
設計與打樣流程
無論是哪一類客戶,設計流程的初始階段都相同:從概念發想到3D設計圖完成,直到提出滿意的設計提案。接下來的階段則進入實體化的打樣與驗證,具體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:
-
已有現成的電路板,需要重新設計外觀:
此類產品設計相對單純,主要專注於外觀造型的設計與驗證。
-
產品定位與功能尚未完全確定:
這類情況下,產品的功能可能需要增減或調整,因此電路板無法定案,內部結構設計也無法同步進行。
在這個階段,暫用模具 是最快速且經濟的驗證方式。暫用模具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打樣,幫助客戶確認外觀效果,並檢測內部零件與結構之間的各個環節是否存在問題。
當經過市場調查並確定產品可投入資源進行批量生產時,才會進一步進行新產品的試產階段,包括 EVT(工程驗證測試)、DVT(設計驗證測試)、PVT(生產驗證測試)。
暫用模具與正式模具的比較
許多客戶會詢問關於少量打樣(使用矽膠模具)與量產(使用鋼模)的區別。以下為兩者的特點:
-
暫用模具(矽膠翻模):
適合少量製作,成本較低,製作時間短。
材質通常使用接近ABS塑料性質的PU材料進行複製。
由於矽膠模具無法承受高溫,需採用低溫工藝進行加工。
適合驗證產品外觀與內部結構,但不適合大批量生產。
-
正式模具(鋼模):
從外觀上來看,暫用模具與正式模具製作出的產品在細微差異上難以分辨。然而,兩者在生產成本、製作時間與適用範圍上有著本質的區別。
![](https://cdn.shopify.com/s/files/1/0552/4137/5832/files/17_600x600.jpg?v=1735899593)
總結來說,暫用模具適合用於產品驗證與少量試產,而正式模具則是批量生產的最佳選擇。根據客戶需求選擇合適的模具類型,能有效控制開發成本與時間,並確保產品的市場競爭力。
暫用模具在開發流程中的角色
在產品開發初期,暫用模具的價值在於:
- 幫助新創企業快速進行設計驗證與市場測試,吸引投資者關注。
- 節省打樣成本,避免設計變更帶來的高額金屬模具浪費。
- 提供手感接近成品質感的樣品,用於產品宣傳片拍攝或市場預熱。
此外,矽膠模具的靈活性和成本優勢使其成為短期解決方案,特別適合:
- 外觀驗證:展示產品的外觀設計,快速獲得市場反饋。
- 功能驗證:製作少量外殼或附件,測試與電子元件或機構部件的適配性。
當產品設計穩定後,再投資於金屬模具以實現大規模量產,既能降低風險,也能有效控制成本。
兩種模具特性參考
特性 | 矽膠模具 | 金屬模具 |
適用生產量 | 小批量(20件以內) | 大批量(1萬-10萬件) |
適用材料 | PU、環氧樹脂、石蠟等低溫材料 | ABS、PC、POM 等高性能射出材料 |
一般精度 |
±0.3 mm 至 ±0.5 mm | ±0.02 mm 至 ±0.05 mm |
製作成本 | 低 | 高 |
製作速度 | 快速成型 | 需較長製作周期 |
表面質感 | 略粗糙,需額外拋光處理 | 紋理精細,可直接應用於產品表面 |
使用壽命 | 壽命短(大約15-20次) | 壽命長(數萬次以上) |
適用範圍 | 小批量樣品製作、外觀驗證 | 工業零件、生產外殼、大批量產品製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