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位化浪潮下,許多行業都在面臨轉型,經過三年的疫情似乎正逐漸在復甦,不過,全世界的商業模式,已經適應了雲端化作業,有些傳統企業老闆們私下聊天,它們開玩笑地說。總覺得員工不再公司裡面覺得工作好像都停擺了。但也有聽到有些企業老闆在疫情期間,因為轉型得當,大家雲端作業的同時,不僅沒受到影響 反而業績比過去更好。即使疫情過去,公司對於數位與實體化的作業有更大的彈性,客群比以往更寬廣。
【一個具爭議性的電車難題】
有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。一輛電車朝他們駛來,片刻後就碾壓到他們。你可以拉一個拉杆,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。但是,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。而你只有二選一的機會,你會拉拉桿嗎? 功利主義認為,大部分道德決策都會根據“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”為原則,拯救五個人只殺死一個人。但另一方則提醒,一旦拉了拉杆,你就成為一個不道德行為的同謀,你要為另一條軌道上那一個人的死負部分責任。其他人認為,你若不作為將會是同等的不道德。電車難題,反映現實生活中,經常會遇到一個人必須做出選擇,且各有優缺點,但是你該如何做出選擇?
【二代接班後的轉型】
一間傳統的手工具製造業者,近年來訂單量降低很多,二代接班人便想自己經營品牌,為家族事業轉型,於是他便想將包裝做得好看點,放網路上銷售。本來故事應該就到簽約,進行設計,完成後交差完事。你確定一個包裝盒能改變銷量? 我知道他想改變的不是包裝,而是面對轉型,面對長期穩定的傳統產品製造思維下,他能想到的除了包裝以外,他沒有其他辦法。
【如果手裡有一千萬元,你是做品牌,還是直接買流量?】
企業內心也清楚:花錢買流量可能是飲鴆止渴。一來是流量費用水漲船高,隨著平台的壟斷,企業議價權越來越小,獲客成本高;二是如果不做品牌,沒有品牌溢價,只能藉由產品促銷、降價,來提高流量效果。若產品不具特別的吸引力,面對茫茫的網海的對手們,只能通過不斷競相出價,獲取流量,最終盈利只會變得越發艱難,最終流量成本將不斷提高,吸走品牌絕大部分的利潤,其實商業本質從沒變過,消費者始終都是根據品牌做選擇。
【一筆訂單,全年吃飽的時代已經過去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