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內容

服務內容

產品設計

3D建模/ 3D渲染/ 產品動畫製作/ 影像剪輯/ 設計提案/ 結構設計/ 模型製作

商品攝影

商品圖 (去背)、商品情境攝影、客製化情境攝影、商品型錄、美食攝影。

平面視覺

CIS企業識別設計、商標LOGO、平面視覺印刷、展覽視覺規劃、網頁視覺、EDM、行銷圖文設計。

包裝設計

商品包裝、食品包裝、禮盒包裝、品牌包裝、瓶標、各式包袋、紙類餐具。

多元化的設計及開發支持!

以專業設計為核心,提供多面向支持,協助您的創意從概念打磨到市場呈現。
豐富的實務經驗,確保每項設計兼顧美感、功能與製造可行性,讓好點子順利走向市場。

別急著問報價,找設計公司先準備好這7件事!
別急著問報價,找設計公司先準備好這7件事!

為什麼你需要這份「設計開案準備清單」? 許多第一次找設計公司的新創、製造商,常常一開口就問:「請問報價多少?」但當我們反問:「你的產品需求是什麼?目標客群?預算範圍?」時,卻常換來一片沉默。事實上,設計開案就像蓋房子:你不能什麼圖都沒有就問建築師「這樣蓋多少錢?」 這篇文章不是談產品設計流程,而是教你如何準備「讓設計公司能幫得上忙」的7件事。只要掌握以下資訊,設計師就能快速幫你對焦需求、節省來回溝通時間,甚至報價也會更準、更合理。    1.設計發案前,你應該準備的7項資料 產品需求與願景 請簡單說明這個產品「想解決什麼問題」。不用專業術語,也不用列出一大堆功能,只需要清楚描述你的構想與目標。 越明確越好,例如: 想做一款適合老人的輔具 希望打造能展現品牌精神的周邊商品 想結合 A 功能與 B 市場的創新產品   小提醒: 如果你只說「要做一個很酷的東西」,會讓設計師無從下手,規劃也容易反覆打掉重來。 2. 產品技術規格...

閱讀更多
容易混淆的模式:ODM與一站式服務的差異
容易混淆的模式:ODM與一站式服務的差異

新產品開發在討論產品設計與製造時,您可能聽過「ODM模式」和「一站式服務」這兩種說法。很多客戶會以為它們是同一件事,但實際上,兩者在本質、責任、流程和風險上都有非常明顯的差異。了解這些差異,有助於您在啟動專案之前,做好合理的預期規劃,也能確保每個合作環節都符合需求。 ODM模式:基於既有架構的原設計製造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 主要指的是:廠商在既有技術與製造條件基礎上,依據客戶需求進行外觀調整、部分功能優化,並由同一供應體系完成後續生產。 換句話說,ODM模式的重點是:✅ 有一個已存在的技術平台(例如既有機構、電路板、材料方案)✅ 客戶主要針對外觀或細節做調整✅ 廠商負責生產落地 這樣做的好處是:🔹 時程較短:因為核心技術和工藝已成熟🔹 風險較低:供應鏈及生產流程相對固定🔹 預算較可控:因為不需大量技術研發與驗證 常見ODM情境舉例: 將既有型號的行動電源換外殼和品牌Logo 將現成的電子元件模組搭配新的包裝設計 針對同一模具進行造型優化或局部修改 ODM不是從零開發新技術,而是基於既有條件進行調整與整合。  ...

閱讀更多
AI生成圖能直接做產品嗎?從產品設計流程揭露三大迷思
AI生成圖能直接做產品嗎?從產品設計流程揭露三大迷思

隨著生成式AI興起,越來越多創業者手握AI圖像,幻想能一鍵變出產品。然而,AI生成圖真的能直接投入設計與量產嗎?這篇文章將用我們產品設計公司的實戰經驗,為你釐清常見誤解,並帶你認識從0到1的設計開發流程。   誤解一:AI畫的圖就等於產品設計? 現在很多創業者、電商老闆,拿著AI畫的圖就想找廠商打樣,以為這樣就完成設計了。但事實是,AI圖只是個視覺起點,它沒有考慮尺寸、公差、組裝方式、材質限制、模具方向等專業細節。距離能實際製作還差得遠。 實際會遇到的問題: 沒有標示尺寸與結構邏輯 圖面太理想化,無法拆件生產 忽略人體工學與使用者需求   我們就曾遇過客戶拿 Midjourney、Chat GPT生成的圖來詢價,結果整個造型根本不能生產,最後只能重新設計   一些「看似合理的組合,實際卻無法量產」的經典案例。   【圖1:錶帶材質融合設計】 金屬、橡膠、水晶等材質融合在一體,未考慮製程限制與成本現實,實際量產不可行。「該設計結合了剛性與彈性材料,但缺乏模組化與分件邏輯,導致無法模具成型或替換維修。」大理石紋印刷在軟材表面,會隨伸縮變形。半透明與漸變顏色工藝良率極低。   【圖2:戒指(發光樹脂與木紋結合)】 材質呈現非常夢幻,甚至帶有發光效果,但實際上這類結構(如木材、金屬與透明發光樹脂的融合)無法用一般製程穩定生產,且熱脹冷縮差異大,難以長期使用。...

閱讀更多
Drawer Title
同類產品